
二年級升三年級數學輔導——南寧戴氏教育
小學課程要怎么學習?南寧戴氏教育今天給大家分享二年級升三年級數學輔導,同時和大家分享相應學習方法,供參考。三年級數學學習方法
1.良好的學習習慣
葉圣陶先生說過:凡是好的態(tài)度和好的方法,都要使它化成習慣。只有熟練成了習慣,好的態(tài)度和方法才能隨時隨地表現……一輩子受用不盡。葉老的話闡明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關系:良好的學習習慣既是學生形成學習方法的基礎,又是他們具有了一定的學習方法的集中體現。因此,培養(yǎng)學生從小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主要的培養(yǎng)途徑有:
(1)課前預習。預習的方法:明天要學習什么內容,是否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去解決它;在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;嘗試地做一二道題,看哪里有困難……上課伊始,教師先檢查學生預習情況,并把上面的預習方法經常交代給學生。學生預習后就可帶著問題投入新課的學習,上課時就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。這樣做對于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,養(yǎng)成學生的自學習慣,提高自學能力都有積極作用。預習數學內容會顯得較枯燥,所以,教師要經常表揚自覺預習的學生,以激勵全體學生預習的積極性。
(2)課后整理。要養(yǎng)成先復習當天學習的知識,再做作業(yè),最后,把學習內容加以整理的習慣。
(3)在課內,要求學生:一要仔細看教師的操作演示、表情、手勢;二要全神貫注地聽老師的提問、點撥、歸納以及同學的發(fā)言;三要積極思考、聯想;四要踴躍發(fā)表自己的想法,有困惑應發(fā)問,敢于質疑。
(4)要養(yǎng)成檢查驗算的習慣。檢查驗算的過程既是一種培養(yǎng)學生負責態(tài)度的途徑,又是學生對自己思維活動的再認識過程。
2.嘗試活動
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具有同化作用,這是學生能進行嘗試活動的心理支撐點。因此,學生具有了某一認知結構后,接著學習相應的后面知識時,教師可讓學生去嘗試學習。例如,學生掌握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之后,可請他們去嘗試學習“小數四則混合運算”,然后,教師稍作點撥: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同樣適用于“小數四則混合運算”。學生就可同化新知識,從而構建新的認知結構: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都是:先乘除,后加減,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的。當學生掌握了“分數乘法應用題”,又理解了比與分數之間的關系以后,教師可讓學生去嘗試學習“按比例分配”的應用題。
3.操作活動
當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似乎能同化又同化不了新知識時,他們的學習心理就有求助于外圍行為的傾向。這時,教師就請學生去進行動手操作活動,進而刺激其心理,促進他們實現學習心理的相互作用、互為轉化——學到新知識。當學生無知識基礎可作學習新知識的支撐點時,教師可直接請學生進行多次的操作活動,以不斷刺激其心理,引起思維活動,從而達到理解新知的目的。
4.觀察活動
所謂觀察是指學生對客觀事物或某種現象的仔細察看,因而是一種有意注意。培養(yǎng)的途徑是:教師提供的“客觀事物或某種現象”特征有序、背景鮮明,而且要給出一些觀察的思考題。這樣有助于學生明確觀察目標,進而使他們邊觀察,邊思考,邊議論,邊作觀察記錄,以發(fā)現數學規(guī)律、本質。
- 三年級補課一個月多少錢——南寧戴氏教育2021-08-14
- 三年級輔導數學——南寧戴氏教育2021-08-14
- 三年級輔導班報哪個好——南寧戴氏教育2021-08-14
- 三年級數學輔導班報哪個機構好——南寧戴氏教育2021-08-14
- 二年級升三年級數學輔導——南寧戴氏教育2021-08-14
- 三年級輔導學?!蠈幋魇辖逃a習中心2021-08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