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西戴氏教育 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 時間:2021-05-19 07:49:06 點擊:2次
家在釣臺煙雨西,寶馬悲嘶空無跡。漢語是我們最擅長的一門學科,也是學習其他門類的學科的基礎(chǔ),語文的學習,與其說是學科的積累,不如說是在學習一門技能。當然現(xiàn)在的學習一部分是為了高考的考試成績,但是語文伴隨我們中國人的一生,在任何的場合,我們都需要文字的堆砌來達到交流的目的,這也是我們之間建立關(guān)系的橋梁。12月份的南京六校聯(lián)考語文試卷小編已經(jīng)合作能力出來,大家可參考一下!
相關(guān)鏈接:南京六校聯(lián)合體12月聯(lián)考考試(語文)詳細參考答案!
一、語言文字運用(15分)
1.在下面一段話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,最恰當?shù)囊豁検?3分)( )
我絕不是在這里 ,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往事仍然清清楚楚地出現(xiàn)在我眼前。那無數(shù)難熬難忘的日子,各種各樣對同胞 的侮辱和傷害,那些搞不完的屠殺,算不清的恩仇!難道我們應(yīng)該完全忘記,不再讓人提起它們,以便多少年后讓它們 再重演一次?
A.駭人聽聞 慘絕人寰 改頭換面
B.聳人聽聞 慘絕人寰 洗心革面
C.駭人聽聞 慘無人道 洗心革面
D.聳人聽聞 慘無人道 改頭換面
2.下列修辭手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(3分)( )
A.珂勒惠支的這些畫像,無言地纏繞著所有受難的婦女的靈魂,正如畫家在給婦女造像時,著意保留自己的影子一樣。
B.茨維塔耶娃在贏來不幸的同時贏得了詩歌。在自由臨近時,人性和美感一同開放,她的詩篇便錚然飛起,向著人們的集居地……
C.大堆的被稱為“批評家”之流的人物,或者做作家背上的犀牛鳥,一生靠啄食有限的幾個小蟲子為食物;或者做籠中的鸚鵡,著意重復主人的腔調(diào)。
D.唐朝的土地上,生長著清清爽爽的蔬菜,生長著清清爽爽的詩。你且看那韭菜——樸素安詳?shù)?,一根一根地,在露水和清風里,認真地排列著自己。
3.填入陸游這首《夜游宮·記夢》空白處的詩句,最恰當?shù)?mdash;項是(3分)( )
雪曉清笳亂, 。鐵騎無聲望似水。想關(guān)河,雁門西,青海際。
睡覺寒燈里,漏聲斷月斜窗紙。自許封侯在萬里。有誰知,鬢雖殘,心未死!
A.寶馬悲嘶空無跡 B.家在釣臺煙雨西
C.夢游處不知何地 D.山那畔賣酒青旗
4.下列交際用語使用不得體的一項是(3分)()
A.你既然身體微恙,那就給老師打個電話,請半天假在家好好休息一下。
B.欣聞曹先生出版紀念會在南京舉行,本人因事未能躬逢盛事,謹此電賀。
C.先生說得有道理,領(lǐng)教領(lǐng)教!
D.我所做的只是拋磚引玉而已,能略盡綿薄之力,于愿足矣。
5.依次填入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詞句,銜接最恰當?shù)囊豁検?3分)()
寫一篇文章,總有作者主要想表達的東西,那個東西立在那兒,就是等著你上來打。 , , , , 。“直奔主題”,“緊緊圍繞主題”,就是這種打法。
①總是急于把它弄到
②沒有經(jīng)驗的人#p#分頁標題#e#
③它沒被打到自己反而狼狽
④如潑婦動武,壞發(fā)亂形
⑤結(jié)果扭打糾纏撕扯抓掐
A.④①⑤③② B.②①⑤④③ C.③②④①⑤ D.②①④⑤③
二、文言文閱讀(18分)
閱讀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6—9題。
隨州李君墓表
曾國藩
道光二十六年某月,隨州李君年八十四,考終于里第。其兄之子戶部主事樹人,聞赴京師,將去官持喪。余往吊,語之曰:“于古期功之喪,仕者去職;緦之喪,士不得應(yīng)舉。今子之歸,禮也。”樹人曰:“豈以為禮?致吾哀爾。”且泣曰:“叔父葬有日,既埋石幽宮,維墓道當別立碣,將揭其行義以視來者,敬以屬先生。”則為余縷述一一,甚詳。
樹人事予甚敬,又以禮請,余其可辭?惟君受性剛介,于事無所不敢。凡所力任,必自于公;或私于己,毫毛不以措意。人所愈憚,當之愈勇。嘉慶初,川楚教匪蜂起,漢沔荊襄蹂躪殆遍。隨州之西有澴潭者,巨鎮(zhèn)也。賊將大掠而窟之。君戒鎮(zhèn)家出一人,負薪一束,執(zhí)長竿籠一炬,臨水雁列。竟夕焚薪,火光亙六七里,賊不敢渡,隨以不陷。近村有田,久沒于水,吏責賦于比鄰,民絕苦之。君遍哀諸司,乞蠲無田之賦,竟以得請。其他施于鄉(xiāng)者稱是。是故邑有舉也,非其倡不興;里有爭也,非其解不息。其貴盛也,人皆稱愿之;其疾皆奔視;其沒也,哭之皆哀云。
李氏世居隨州,家微也。君少與其兄某發(fā)憤力學,自度終無以大其門,乃去為賈,累致千金,一以資兄宦學,不問。久之,乃為兄納金縣官,得除為丞,稍遷至云南嵩明州知州。而君亦以武學生入資為都司。于是諸子翩翩,文學仕進,浸昌大矣。
君諱某,字某,曾祖某,祖某,皆不仕??寄?,以嵩明君貴,誥封奉直大夫。子二人,長某,以嵩明君得子遲,與為嗣,后遂不還。次某,孫某某。自嵩明君之歿二十年,君撫諸孤,恩勤備至。樹人之官京師,君一資之,如資其兄。其視兄子不知其非己子,其視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。
嗚呼!自眾人論之,彼施于鄉(xiāng)者博矣;自知道者觀之,獨其施于家者,不可能耳。不可能也,則亦不可朽也。
(選自《曾國藩全集》,有刪節(jié))
【注】受性:賦性、天性。
6. 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,不正確的一項是(3分)( )
A. 考終于里第 第:宅第
B. 將揭其行義以視來者 揭:發(fā)布
C. 惟君受性剛介 介:耿介
D. 漢沔荊襄蹂躪殆遍 殆:危險
7.請找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(3分)( )
A.今子之歸,禮也句讀之不知,惑之不解
B.則為余縷述一一竊為大王不取也
C.又以禮請,余其可辭奔車朽索,其可忽乎
D.而君亦以武學生入資為都司臣以險釁,夙遭閔兇
8.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(xiàn)代漢語。(8分)
(1)竟夕焚薪,火光亙六七里,賊不敢渡,隨以不陷。(4分)
(2)久之,乃為兄納金縣官,得除為丞,稍遷至云南嵩明州知州。(4分)
9. 根據(jù)第二段,概括李君“受性剛介,于事無所不敢”的具體表現(xiàn)。(4分)
三、古詩詞鑒賞(11分)
閱讀下面這首宋詞,然后回答問題。
鷓鴣天·寄情
李呂
臉上殘霞酒半消,晚妝勻罷卻無聊。金泥帳小教誰共?銀字笙寒懶更調(diào)。
人悄悄,漏迢迢,瑣窗虛度可憐宵。一從恨滿丁香結(jié),幾度春深豆蔻梢。#p#分頁標題#e#
【注】這句話出自杜牧《贈別二首》之一:“豆蔻梢頭二月初。”
10. 這首詞從哪些方面刻畫了人物形象?請簡要概括。(5分)
11.賞析這首詞結(jié)句“幾度春深豆蔻梢”的表達效果。(6分)
四、名句名篇默寫(8分)
12.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。
(1) ,善假于物也。(《勸學》)
(2)聞道有先后, ,如是而已。(《師說》)
(3)縱一葦之所如, 。(《赤壁賦》)
(4) ,猶抱琵琶半遮面。(《琵琶行》)
(5)樹木陰翳, ,游人去而禽鳥樂也。(《醉翁亭記》)
(6)從今若許閑乘月, 。(《游山西村》)
(7) 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,天下可運于掌。(《孟子》)
(8) ,我以我血薦軒轅。(《自題小像》)
五、現(xiàn)代文閱讀:文學類文本(20分)
閱讀下面的作品,完成13—16題。
小滿
肖復興
二十四節(jié)氣中,有幾個,我一直不甚了了。小滿是其中一個。
最初認識小滿,是讀孫犁先生的小說《鐵木前傳》,里面有個人物,名字叫小滿,是個十九歲的姑娘,性格活潑,挺招人喜歡的。她和孫犁先生以前筆下的女人不一樣,甚至有些另類。我猜想,孫犁先生給她起這樣的名字,就是讓她在那個變革的年代里,更充滿對愛和對新生活的渴望吧?而只有在這樣年輕的時候,才會有這樣清新的朝氣和天真的憧憬。
最近上映的電影《萬物生長》,男主人公秋水初戀情人的名字,也叫小滿。這可是真有點兒英雄所見略同。當然,我國的二十四節(jié)氣,適合給人起名字,這里暗合著民俗中的文化密碼。這個小滿十七歲,和孫犁的小滿一樣,也是對愛情和新生活充滿渴望和憧憬,讓人心存憐愛。也許,在文學作品里,只有初戀小姑娘的名字,才可以叫小滿吧。
小滿小滿,小麥漸滿。民謠里這樣說,說的是小滿節(jié)氣的到來,小麥剛剛灌漿,青青的麥穗初露,遠非到了一片金黃的成熟時候。節(jié)氣和姑娘初戀的形象完全吻合,和那時姑娘的生理與心理完全吻合:只是小滿,遠非豐滿;只是灌漿初始的青澀初戀,遠非血液賁張的熾烈熱戀;只是麥穗在初夏的風中羞澀地輕輕搖曳,和清風說著似是而非的纏綿情話,遠非在酷烈的熱風中沉甸甸垂下金碧輝煌的頭,擺出一副曾經(jīng)滄??创┮磺校f事俱備只待開鐮收割的驕傲樣子。
小滿,真是人生的一個好節(jié)氣。如果說料峭的立春和春分,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,蕭瑟的小雪和小寒,已是一頭霜雪的老太太了;小滿則是立在這兩者之間最富有生機和朝氣的年輕姑娘。這個時候的姑娘,涉世未深,清淺如水,卻已不再是一汪雨過地皮濕沒心沒肺的小水泡,更不是一潭幽深莫測的桃花水。
縱使孫犁筆下的小滿,是泛著載不動許多愁的一泓池水;縱使電影屏幕中的小滿,是連一葉扁舟都沒有駛向?qū)Π兜囊粸澈瑓s都是清澈的還沒有被污染的水。小滿,之所以讓人憐愛,正在于此。世界上還有比初戀更讓人覺得美好而值得回憶的嗎?初戀是小荷才露尖尖角,是輕翰掠雨綃初剪,是圓荷浮小葉,細麥落輕花,那樣的清淺可愛,那樣的天真純潔,那樣的美好動人。
小滿大風,樹頭要空。這是另一句民謠,說的是在小滿時節(jié),忌諱刮大風。因為樹的枝頭上結(jié)出的果實尚未飽滿,禁不住大風,會被吹掉。人生中對待同樣時候的孩子們,切忌的也是大風來襲。
有一段時間,也就是我們年輕的時代,講究的是年輕人要到大風大雨中去鍛煉。那時候,高爾基的一篇《海燕》格外風靡,號召年輕人像海燕一樣,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!自然,這一切都是那個過去時代的口號。人生和節(jié)氣一樣,不是口號,而是自然的過程,要遵循客觀規(guī)律才是。小滿時,哪里經(jīng)得住大風甚至暴風雨的洗禮呢?正如民謠所說,小滿大風,樹頭要空。我們那一代人的青春是兩手空空,就像林子里的過火木一樣,徒留下歷史大風掠過之后千瘡百孔的痕跡斑斑。#p#分頁標題#e#
在北大荒,這個節(jié)氣正是放蜂人來此安營扎寨的時候。這時候,林中樹木的各種花相繼盛開了。有民謠說,小滿時候置蜂箱,放蜂釀蜜好風光。北大荒的椴樹蜜和野花蜜,一直很有名。大自然懂得,小滿是蜜蜂采花釀蜜的好時候。我們?nèi)烁鼞?yīng)該懂得,人生的小滿時節(jié),是年輕人花朵般開放的初戀好時候,少挑刺多栽花,少刮風多釀蜜,才是正經(jīng)的事由。
(選自《黑龍江日報》,有刪改)
13.根據(jù)作者引用的民謠,請用四字詞語概括小滿這個節(jié)氣的特點。(4分)
14.分析第段畫線句子的表達特色。(6分)
15.文章第段寫到高爾基的《海燕》,請簡析其作用。(4分)
16.探究作者以“小滿”為題的用意。(6分)
六、現(xiàn)代文閱讀:論述類文本(18分)
閱讀下面的作品,完成17—19題。
人立然后文化立
解璽璋
在他看來,中國要在與世界列強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,“其首在立人,人立而后凡事舉;若其道術(shù),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”。
魯迅生活在一個動蕩不安、激越變革的時代,既有亡國的危險,又有破繭新生的希望。西方資本主義的肆意擴張,將中國逼到了一個背水臨淵的絕境,每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打算為國家的新生和富強設(shè)計一套背水一戰(zhàn)、臨淵一躍的方案,從而在世界文明的競爭中勝出。如果從龔自珍提出“自改革”開始,到20世紀初,已經(jīng)過去整整100年,其間經(jīng)歷的洋務(wù)運動與維新運動雖都已煙消云散,但足以刺激后來者進一步思考:中國的出路究竟在哪里?
從魯迅的《文化偏至論》中,我們看到了這位思想先驅(qū)在思考這個問題時與眾不同的理念和思路。針對當時思想界、文化界言必稱“希臘”,視西方文明為神靈,以為只要拿來,定能生效的風尚,他冷靜地看到:這是“使中國之人,由舊夢而入于新夢”。他認為,要糾正這種偏頗,只能從兩方面入手,“曰非物質(zhì),曰重個人”。
他所謂重個人,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個人利己主義,而是張揚人的個性,覺悟人的尊嚴,確立自我意識,學會獨立思考。人所以立,這是個基本條件。但他看到,社會流弊所至,往往是“夷峻而不湮卑”,特立獨行、卓爾不群的人常常沒有生存空間,結(jié)果是“風潮剝蝕,全體以淪于凡庸”,創(chuàng)新文化的可能因此變得微乎其微。他特別指出:“更睹近世人生,每托平等之名,實乃愈趨于惡濁,庸凡涼薄,日益以深,頑愚之道行,偽詐之勢逞,而氣宇品性,卓爾不群之士,乃反窮于草莽,辱于泥涂,個性之尊嚴,人類之價值,將咸歸于無有,則常為慷慨激昂而不能自已也。”這時的魯迅,受到尼采的影響,思想中或有一些精英意識,寄希望于“一二天才之出世”,相信有所謂超人的存在,但說到底,他更希望人人都成為有個性、有尊嚴、有自我意識、能獨立思考的“新人”。
魯迅對人類文明的過度物質(zhì)化有一種深深的憂慮,在他看來,即便物質(zhì)文明是現(xiàn)實生活的基礎(chǔ),但如果崇奉逾度,也會帶來消極的后果。他認為,對物質(zhì)的過度崇拜到了19世紀后半葉已經(jīng)變得昭昭然,“諸凡事物,無不質(zhì)化,靈明日以虧蝕,旨趣流于平庸,人惟客觀之物質(zhì)世界是趨,而主觀之內(nèi)面精神,乃舍置不之一省。重其外,放其內(nèi),取其質(zhì),遺其神,林林眾生,物欲來蔽,社會憔悴,進步以停,于是一切詐偽罪惡,蔑弗乘之而萌,使性靈之光,愈益就于黯淡”。所以,他不主張跟在西方世界后面亦步亦趨。那么,如何才能不失其正呢?他指出:“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,內(nèi)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,取今復古,別立新宗,人生意義,致之深邃,則國人之自覺至,個性張,沙聚之邦,由是轉(zhuǎn)為人國。人國既建,乃始雄厲無前,屹然獨見于天下,更何有于膚淺凡庸之事物哉?”#p#分頁標題#e#
說到底,魯迅精神的價值就在于,他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所以強盛的秘密,即所謂“根柢在人”,而這個“人”,一定是具有獨立、自由之精神,以及完善的心智與人格的人。這是魯迅精神的核心,也是其精神的出發(fā)點和歸宿。
由此可見,魯迅精神昭示于當代文化建設(shè)的,首先就是在“立人”這件事上應(yīng)該做什么和怎么做。產(chǎn)業(yè)固然重要,但如果人“立”不住,產(chǎn)業(yè)將不可避免地空殼化。這不僅因為產(chǎn)業(yè)需要內(nèi)容做支撐,更因為內(nèi)容是需要人來創(chuàng)造的。創(chuàng)作者所能達到的精神境界,決定著文化產(chǎn)品精神內(nèi)涵和審美品質(zhì)的高低。而文化產(chǎn)品本身就承擔著“改變他們的精神”的責任和義務(wù),而決不僅僅是一種消費品。這也便是梁啟超所說:“欲新一國之民,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。”當然不止小說,詩歌、戲劇、電影、電視、音樂、美術(shù),舉凡一切文藝,沒有例外。當下一些文藝作品熱衷于表現(xiàn)人的動物本能和物質(zhì)欲望,消解或削弱人的精神意義和價值,還美其名曰人性化、凡俗化,其實已經(jīng)背離了魯迅關(guān)于“立人”的精神,把人變成了物的奴隸。
【注釋】《文化偏執(zhí)論》:“中國既以自尊大昭聞天下,善詆諆者,或謂之頑固;且將抱守殘缺,以底于滅亡。近世人士,稍稍耳新學之語,則亦引以為愧,翻然思變,言非同西方之理弗道,事非合西方之術(shù)弗行,挖擊舊物,惟恐不力,曰將以革前謬而圖富強也。”
(選自《人民日報》,有刪節(jié))
17.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。(6分)
18.闡釋第三段中畫線句子內(nèi)涵。(6分)
19.結(jié)合全文,說說作者為什么說“人立然后文化立”。(6分)
七、作文
20.根據(jù)以下材料,選取角度,自擬題目,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;文體不限,詩歌除外。
生活中,人們總是在尋找“存在感”,存在感一般指個體價值彰顯或被認同而帶來的滿足感,有些人從他人那里找存在感,有些人從自己這里找存在感;有些人在現(xiàn)實中找存在感,有些人在虛幻中找存在感……
免責聲明:①凡本站注明“本文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(quán)均屬本網(wǎng)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協(xié)議授權(quán)不得轉(zhuǎn)載、鏈接、轉(zhuǎn)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(jīng)本站協(xié)議 授權(quán)的媒體、網(wǎng)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,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(zhuǎn)載稿,本站轉(zhuǎn)載出于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 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如轉(zhuǎn)載稿涉及版權(quán)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(nèi)速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