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西戴氏教育 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 時間:2021-07-07 18:14:38 點擊:0次
欽州市戴氏高3歷史一對一,歷史上姓戴的高官都有那些?
戴淵、戴法興、戴胄、戴叔倫、戴才等。
1、戴淵
戴淵(-),字若思(《晉書》避唐高祖李淵諱作戴若思)。廣陵郡(今江蘇揚州)人。東晉大臣、名士。
戴淵年輕時受陸機推薦,在東海王司馬越幕府任職,累官散騎侍郎,封秣陵侯。后渡江歸附瑯玡王司馬睿,任鎮(zhèn)東將軍右司馬,后歷任前將軍、尚書、中護軍等職,頗受司馬睿信任。
太興四年(),任征西將軍,都督六州軍事、假節(jié),加散騎常侍,出鎮(zhèn)合肥。王敦之亂時,任驃騎將軍,率軍勤王,兵敗后與周顗皆為王敦所害。王敦之亂平定后,獲贈右光祿大夫、儀同三司,謚號“簡”。
戴淵工書法,張懷瓘《書估》將其書列入
第四等。
2、戴法興
戴法興(414~),字號不詳,會稽山陰(今浙江紹興)人。南朝宋大臣。
出身貧苦,少賣葛于市,后為吏傳署,好學能文,頗通古今,文章盛名當時。彭城王劉義康掌權期間,戴法興以才用被劉義康引見,被任命為記室令史。
劉義康失勢后,轉投劉駿,擔任劉駿的征虜、撫軍記室掾,隨劉駿遷轉多地,后隨劉駿率軍攻入建康。孝武帝劉駿即位后,提拔戴法興為南臺侍御史,兼中書通事舍人,加建武將軍、南魯郡太守。
又以參與密謀討伐劉劭之功,封為吳昌縣男,食邑三百戶。后又轉員外散騎侍郎、給事中、太子旅賁中郎將,侍太子于東宮。以頗知古今,又擅文筆,為孝武帝所重,參與中樞機要事務的處理和商議,權重當時。
前廢帝劉子業(yè)即位后,戴法興遷越騎校尉,凡詔敕施為,悉決戴法興之手,益假專權。時劉子業(yè)欲有所為,戴法興每相禁制,引起劉子業(yè)不滿。
戴法興更多次裁減劉子業(yè)對寵臣濫加的賞賜,劉子業(yè)所寵親信對他都十分痛恨。后被閹人華愿兒進讒于帝,免官賜死。著有文集四卷,盛名當時,今佚。
3、戴胄
戴胄(?-),字玄胤,相州安陽(今河南安陽)人,唐朝宰相。
戴胄早年在隋朝為官,曾效力于王世充,歸唐后為秦王府士曹參軍。唐太宗繼位后,戴胄被擢升為大理少卿。他生性忠直,數(shù)次犯言直諫,后改任尚書左丞。
(貞觀三年),戴胄代理吏部尚書,主持選官,次年又以民部尚書之職參預朝政,成為宰相。(貞觀七年),戴胄病逝,追贈尚書右仆射,謚號為忠。
4、戴叔倫
戴叔倫(約732——約789),唐代詩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潤州金壇(今屬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(qū))人。年輕時師事蕭穎士。曾任新城令、東陽令、撫州刺史、容管經略使。
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。其詩多表現(xiàn)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詞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。
論詩主張“詩家之景,如藍田日暖,良玉生煙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。今存詩二卷,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,需要仔細辨?zhèn)巍?/p>
5、戴才
戴才,明太子少保,兩京兵部尚書,晉庵公滄州人,嘉靖十三年進士。曾巡撫甘肅。當時甘肅剛剛遭受寇兵。
戴才去后撫起創(chuàng)痍,興修水利,開墾農田,加強防衛(wèi),建學明教。使甘肅大治。后又巡撫陜西、河南等地。官至戶部左侍郎、兵部尚書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——戴淵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——戴法興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——戴胄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——戴叔倫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——戴才
免責聲明:①凡本站注明“本文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本網(wǎng)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未經本網(wǎng)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本站協(xié)議 授權的媒體、網(wǎng)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,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 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