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西戴氏教育 來源:互聯網 時間:2021-07-29 12:55:52 點擊:1次
厭學癥,其主要特征是對學習毫無興趣,視學習為負擔,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,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,經常逃學或曠課,嚴重的會導致輟學。造成厭學癥的原因很多。從外因看,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失誤,如家長期望過高,不當的教育方法,教師態(tài)度生硬,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;從內因看,學習目的不明確,學習無興趣,自制力較差,懶惰等等。
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:有60%的孩子有厭學的情緒表現,其中三四年級學生較容易厭學,這些孩子年齡大多在8~11歲??梢钥闯鰠拰W已成為一個普遍問題,而且學生厭學的年齡越來越提前。
1.學習動機不足或不明確
在心理學中,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,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。中學生動機不足或不明確的現象極為嚴重。其原因有:
①. 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?!皩W好數理化,走遍全天下”,社會不良風氣也走進了學校,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;
②. 家庭因素的影響。一些學生受到家長及社會上“腦體倒掛”現象的影響,誤認為知識不重要,花錢讀書不合算,認為知識夠用,不如早點參加工作或經商賺錢好;
③. 學生本身對為什么學習不明確。學習是為了應付家長或者只是有書讀就可以,而沒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。
2.學習情感淡漠,缺乏興趣
造成學生學習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學生課業(yè)負擔過重,學生學習時間長,導致學生興趣下降。其次,教師教法陳舊、師生情感不良。中小學生學科情感的產生,學生學習往往源于他們對學科教師的情感。一個老師德高望重,從自然威信到學識水平、治學態(tài)度、教育教學能力等各個方面,贏得了學生的愛戴,他們必然對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抱有濃厚的興趣。相反,師生情感不良,學生對教師沒有好感,他們就會不喜歡這位老師,由此發(fā)生情感遷移,孩子們很可能就不喜歡這位老師所教授的學科了,學生長時間不喜歡某一學科的學習,很難說不產生厭學情緒。
3.意志薄弱,耐挫力差
許多學生雖然主觀上有學習的愿望,但學習畢竟是一項艱苦的事情,需要一定的時間及毅力,中小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,是父母的寵兒,生活中的任何困難幾乎都是父母幫助解決,因此很多學生堅持性差,意志薄弱。一旦碰到困難便打退堂鼓,害怕去學、去動腦,長期下去,便產生厭學情緒。
4.學習本身的局限性
學習是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,這個過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。而這種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,都伴隨高度的精神緊張,久而久之必然會產生心理疲倦感。同時,學習也是一個長時間的周期,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。無論進行什么性質的工作,時間長了,都會多多少少的令人產生厭倦情緒,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,持續(xù)努力學習十幾年,甚至更長。所以,學習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倦,從而導致厭學。
此外,各個方面的消極評價也是導致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。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,在學習過程中需一要不斷鼓勵和被肯定,尤其是中學生還處在心理發(fā)展的不成熟階段,更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積極評價,而在實際生活中,他們得到的少之又少,而消極的評價正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不容忽視的原因。
叛逆孩子強制管教學校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、科學化教育模式和誨人不倦的大愛精神,針對不良思想行為習慣的青少年,不打不罵,采取心理輔導、行為矯正、思想教育、文化學習、軍事訓練、社會實踐等多方位一體的科學化教育模式,通過軍事化管理、拓展培訓、心理輔導、農村生活體驗和感恩教育五大載體,在家長的密切配合下,幫助這些青少年逐步走出困惑,讓他們從點滴開始,學會為人處事,學會感恩他人,學會自理自立,學會自尊自強。
免責聲明:①凡本站注明“本文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本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本站協議 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,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 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