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西戴氏教育 來源:互聯(lián)網 時間:2021-08-09 01:10:25 點擊:1次
有位母親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對別人說:“這孩子只愛聽故?事,不愛講故事;愛亂畫,不愛寫字;膽子大得誰都不怕……”結果,孩子上學后,不愿回答老師的提問,愛自己亂畫不愿寫字,并常常不顧老師的勸阻和批評破壞紀律。老師和家長都以為他是個弱智兒童,可智力測驗的結果卻是“智力正常”,最后經專家鑒定,才知道孩子患了“誘導性智愚癥”,其病因就來自他母親那經常性的口頭強化。
在大多數(shù)父母眼中,孩子天生就該是聽話的,因而對他們的好行為總是視而不見,而對他們的一些不良行為卻格外注意,甚至逢人便講,殊不知,這樣做只會使孩子的不良行為更加根深蒂固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期間,美國軍方招募了一批紀律散漫、不聽指揮的人到前線打仗,當局請來心理學家?guī)椭芾磉@些人。心理學家要求這些人每個月都給家人寫一封信,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擬好,告訴親人他們在前線如何勇敢,如何聽指揮和立戰(zhàn)功等。半年之后,這些人竟都變了樣,變得像信中所說的那樣勇敢和守紀律。是什么力量使他們變“好”了呢?就是那良好愿望的暗示作用。大人都如此,又何況孩子!所以,父母在教育孩子時,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好行為,看到他的長處和進步,哪怕是微小的進步,都要給予鼓勵,然后再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,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是信任中含有期待。對孩子的不良行為,要明確告訴他這是不對的,否則,由于孩子的判斷能力差,你嘮嘮叨叨,他還以為你是在表揚他,會更加“我行我素”。再則,要讓孩子學習自我競賽、自我比較,認識到自己的進步,比如在客人面前,父母不妨夸夸孩子的優(yōu)點和進步之處,這樣,強化了好行為,也就淡化了壞行為。
總之,不要沒完沒了地嘮叨孩子的壞行為、壞習慣,否則,“壞孩子”可能就誕生在家長的言語之中。
免責聲明:①凡本站注明“本文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本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本站協(xié)議 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,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 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